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

自然產生行動的動力來源










我們依據自然產生動力的核心,來思考,很自然的回到自己的內心想法。一般常見的想法發生在兩個方向,一個是「我缺乏的東西」,一個是「我需要的東西」,兩者雖然接近、但是仍然有所差別。
如果我們從這個方向切入,會讓你覺得有意願的感覺,顯然不是在「缺乏」上、因為這個詞語的感覺沒有動力,而是將焦點從因「缺乏」而瞭解「需要」,進而達到「可以獲得」,所以從基本的感覺出發,透過審視自己的感覺變化,我們發現可以找到自己覺得有動力的方向。



例如,下列的討論:







如同從小時候開始從爬行到步行,每個人都有練習與熟練的過程,因此上述過程也需要我們投以「練習」的過程。
假設我們要開一扇門,世界上可以有無數種方式,門的形式種類也可能無數種,而我們希望找到可以節省時間的方式,就會運用到一些資源或是工具,例如找朋友一起來推開、找會開鎖的朋友來開門,或是自己先試試看門是否上鎖再決定方法,甚至身上現有的鑰匙就可以開門。
因此,一個「循自己的次序」、「一步一步進步」、「簡單的留下學習紀錄」的想法,衍生出我們現在應用的工具。
一張「更接近自己想要的樣子」表格。
一個運用上述多功能表單的方式。
所以我們第一堂課:把想法透過工具,來具體呈現並且連接到自己的動力。
而且有趣的地方在於:
因為工具極簡化,所以入手快,而「寫下東西」是大多數人可以輕易做到,因此就這樣輕鬆的找到自己心中的想法,所以大多數的朋友發現原來可以更簡單讓自己「心想事成」。
我們發現當一切從自己出發,而且工具、過程包也遵循這個方向的時候,很多力量自然就產生了。

沒有留言: